育龙网
咨询热线: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EMBA > EMBA教育 > emba要求

EMBA学习十大经典模块(9)组织行为学

EMBA网    emba.china-b.com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9日    来源:

    主流商管教育及经典管理教材如MBA、CEO必读12篇及EMBA等均将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项重要研究领域包含在内,所谓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育龙EMBA网介绍: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与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促使了企业组织的发展,组织行为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组织行为学又有其自身的许多分支,如企业组织行为学、学校组织行为学、医院组织行为学、军队组织行为学等等。目前企业组织行为学研究较多、应用较广,因此,人们常把组织行为学与企业组织行为学等同看待。

    组织行为学定义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客观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原理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组织行为学特点、表现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又是具有两重性和应用性的学科。
    (1)边缘性表现为多学科相交叉性和多层次相交切性;
    (2)两重性表现为组织行为学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
    (3)应用性表现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直接目的在于联系组织管理者工作实际,提高其工作能力,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

    组织行为学表现:组织行为学既有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一般规律性这种自然属性,又具有特殊规律性这种社会属性。这种两重性主要由多学科性、人本身的两重性和管理的两重性决定的。
    (1)是多学科性决定的。
    (2)是由作为研究对象的人本身的两重性所决定的。
    (3)是由管理的两重性所决定。
    应用性表现:组织行为学与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理论性科学不同,它属于应用性科学。它在应用理论科学原理的基础上,探索和揭示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在掌握这些规律性后还要进一步研究评价和分析人的心理与行为的方法,掌握保持积极行为,改变消极行为的具体技术和措施,它的直接目的是紧密联系组织管理者的工作实际,提高其工作能力,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

    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
    人们为何越来越重视组织行为学?主要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是组织中人的行为与心理。众所周知,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充满竞争,而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换句话说是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竞争。因此,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的作用显得日益重要。如果一个企业中员工素质不高,或者员工的积极性未调动起来,那么,这个企业中的资金、土地、原料、设备、信息等物质因素都不能实现其真正价值。
    虽然机器人的出现和电脑的普及会代替一部分人的工作,但是脑力劳动者比例随之增高是一个人人皆知的事实。据统计,在手工操作为主的企业中,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的人数比例是9∶1;在中等机械化程度的企业中,这个比例是 6∶4;在自动化企业中,这个比例是 1∶9。随着脑力劳动者的比例不断增高,人的作用越来越显示出不可替代性。而且,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均有较大差异,因此管理者掌握必要的组织行为学知识与技能势在必行。

    组织行为学研究内容
    组织行为学研究内容是以企业中的“人—人”系统为重点的。在一个企业中,涉及的管理内容五花八门、千头万绪,但主要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对物的管理,称之为“人—物”系统;对人的管理,称之为“人—人”系统。
    在“人—物”系统中,涉及许多学科,如会计学、财务学、工程学、物资管理学、信息管理系统、统计运筹学、生产管理学、工程心理学及各种技术学科;
    在“人—人”系统中,也涉及许多学科,如: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社会心理学、企业文化、公共关系学、人际关系心理学、领导科学、人事心理学、沟通学等等。其中,组织行为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
    组织行为学主要分支有23个:经营政策与战略、事业、冲突管理、企业家精神、性别与多样化、医疗卫生管理、人力资源、国际管理、管理教育与发展、管理历史、管理咨询、管理精神与宗教、管理与组织认识、运营管理、组织与管理理论、组织发展与变革、组织行为、组织沟通与信息系统、公共与非盈利、组织与自然环境、研究方法、管理的社会问题、技术与创新管理等。

    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与模型
    一、研究方法
    传统组织行为学家关心的是组织理论内部的逻辑一致性,即设法保证得出的结论是从一系列数据中合乎逻辑地推衍出来,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数据来自于实验室实验,而不是来自现实的组织及其行为。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末,这种实验室研究方法在组织行为研究中颇为盛行。但到了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组织行为学以实验室实验为基础的传统方法论体系受到质疑和挑战,人们认为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并不适合现实的组织,理论脱离实际。由此引发了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转向外部有用性的体系。这种以现实有效性为基础的研究方法面向现实的组织,强调研究的现实意义,发展一种直接与现实组织相联系的概念模型和研究方法。具体研究方法除了实验室实验或现场实验等传统方法外,包括经验总结法、观察法、测验法、研究者与实践者相互参与的准实验方法、案例比较法、现场研究法等。

    1、经验总结法
    这是研究者根据实际工作者的经验,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一种研究方法。优秀企业家和管理者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他们的管理经验在媒体发表后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但由于他们可能缺乏管理理论包括组织行为学的知识,其经验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缺乏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这就需要组织行为学家与他们合作,开展咨询活动,从理论上提高他们的经验,使之科学化,总结后再加以推广。

    2、实验法
    这是研究者有目的地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中或创造一定条件的环境中,诱发被试者产生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和行为规律的一种方法。按实验地点的性质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现场实验法。

    3、现场研究法
    现场研究是在现有组织的环境范围之内进行的研究,通常与实际工作者合作共同完成。现场研究所用资料包括观察者记录的组织成员的行为、组织成员填写的问卷、谈话记录或录音、书面文件、各种有关产量和质量的报表等。
    现场研究也包括研究者出于研究目的的挂职行为。研究者以某一层次的真正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参与企业的某些实际管理过程,从而在管理一线获得机会超前识别并解决管理过程中的组织行为问题。

    4、案例比较法
    案例研究是对一个组织进行的详尽分析。案例比较法是将若干案例比较后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这种方法在于认识和描述不同组织结构中的基本相同点。对这些相同点的收集和分析可以产生一些能够作为预测未来发展的工具而应用于其他类似的或可比较情景的一般结论。可见,案例比较法有其广泛的实用价值。

  上述各种方法都有可能要结合使用测验法,即采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研究组织行为规律的一种方法。

  二、一般模型
    组织行为学在三个层面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
    1、个体水平:主要研究个性特征、知觉、价值观和态度以及能力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2、群体水平:主要研究沟通模式、领导方式、权力和政治、群体间关系和冲突水平如何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
    3、组织水平:主要从正式组织的设计、技术和工作过程、组织文化、工作压力水平等对个体、群体和组织行为的影响。

    个体、群体和组织心理和行为的结果总是通过特定的外部有效性表现出来,从而显示心理和行为(自变量)与行为有效性(因变量)之间的某种因果关系。自变量有时通过中间/中介变量影响因变量。根据哈克曼(Hackman,1983)对行为有效性(performance effectiveness)的研究,如果以下三个标准得到满足,就可以说个体、群体或组织在有效地从事工作:
    1、组织的产出(产品或服务)超过那些接受、评价或使用这种产出的个体或群体所需要的最低质量或数量标准;
    2、从事目前工作的经历有助于提高组织进一步完成新工作的能力;
    3、组织中的人在本组织中工作所获得的经验,有利于他们自身的成长和满足程度的提高。

    表现这种行为有效性的指标比较常见的有:
    1、效果(effectiveness);
    2、效率(efficiency);
    3、缺勤(absenteeism);
    4、离职(turnover);
    5、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

    效果和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方向、目标正确,做正确的事;后者是指快速地实现目标,正确地做事,少走弯路。组织行为学模型就在于通过定量的数学方法揭示个体、群体或组织心理和行为及其行为有效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相关关系或者因果关系)。

    从目前国际流行的实证研究方法来看,许多变量需要通过具有一定信度和效度的量表加以测量。比方说,对于“离职倾向”,就可以通过下面三个陈述加以测量:
    *在未来的12个月内,我可能会离开这家公司。
    *在未来的三年内,我可能会离开这家公司。
    *如果能够得到多一点薪水,我就可能跳槽。

发布者:luoguihua

来源:EMBA网本页网址:http://emba.china-b.com/zo/xxzn1/11633.html

  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育龙EMBA网 2003-2020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0011号
沪ICP备130023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