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理EMBA举办《中国传统智慧与当代人生》的人文讲座。
华东理工大学地处国际大都市和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市,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创新平台”建设学校。学校拥有8个国家级研究基地、16个省部级研究基地、2个国际合作科研基地、51个校级研究所(中心),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全国6所首批建立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高校之一。学校在学科建设与教育发展中重视“过程工程与过程思想”,以“理工结合,文理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学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学科专业定位,现已发展成为特色鲜明、理工医经管法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大学。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幸福的,但随着竞争的加剧和环境的不确定变化,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智慧对于现代的企业家来讲日趋重要。围绕着如何提升企业家的人文素养,华理EMBA举办了《中国传统智慧与当代人生》的人文讲座,演讲嘉宾为王德峰教授。
王德峰,哲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复旦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曾获“上海市育才奖”,著名哲学家,被誉为“复旦哲学王子”。王老师授课风格极富魅力,激情洋溢,对社会问题见解深刻,深得学生爱戴。
王老师首先是从当代中国社会现状为切入口: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幸福指数呢?GDP增长的价值究竟在哪里?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内心评判的价值观究竟是什么?……王老师精彩犀利的开场白引发了同学们的深刻思考,如何理性的面对这一现状?——“树立中国价值,重建社会正义”。
王老师介绍说,人类的学问最基本的分类为三大类:第一类是自然科学;第二类是社会科学;那么第三类的英文humanities,有不少人把它翻译成“人文科学”,王老师认为应该称为人文学科或学问,因为它不是科学。因为这个里面的学问,比方说哲学、宗教学、伦理学、语言学、史学等等,这些学问其实不是为了给人类增加知识,而往往是人类直观的感受,是一种思想。
王老师认为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人第一阶段最关注自然科学,“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后来改革开放深入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第二类的科学—社会科学,就开始受到中国人的高度专注,就是要学习“经济学”、金融学等各种知识。那现在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了,人们发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虽然很重要,但是往往很难解决目前存在的社会问题和困惑,今天中国社会各个阶层——无论是成功者的阶层还是弱势群体,都没有生命幸福感,都觉得在精神上没有安身立命的地方。中国当下的根本问题不仅仅是科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智慧的问题、思想的问题。
王老师进一步解释了知识和智慧的区分,“什么是智慧,智慧究竟意味着什么?”。王老师用了很形象的语言来解释,我们人生在世,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有坎坷,难免有困境,当我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要做出重大的抉择的时候,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做决断?我们是不是可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坐在书桌面前,拿一张白纸出来,究竟往左边走,还是往右边走,我们根据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完成一种计算,往左边的那条路走,利有多少条,弊有多少条;再写下来,往右边的那条路走利弊又如何,然后完成一次理性的计算,选择利多弊少的路走。这可能么?不可能!当我们被推到人生的十字路口的时候,我们面临的考验,绝不是对我们知识和经验的考验,不是对我们头脑的考验,而是对我们心灵的考验。考验我们心灵的力量,而不是考验我们头脑的理性。我们也许选择了这样一条路——它一点利都没有,全是弊端。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但我们明白,一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就是智慧,智慧就是一种思想,对自然界、对整个世界的一种基本的想法。
王老师讲到中华民族不是一个宗教的民族,而是个哲学的民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变迁中,形成了“儒、佛、道”三家鼎足而立、互融互补的文化格局,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也是在中国的儒道佛三家的思想当中形成起——
“儒”如果用形象的比喻来说就是“粮食”,赋予了人生以意义,强调入世,要“拿得起,有担当”。 儒家一直是积极的,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学而优则仕”,儒教重视礼仪制度,尊老爱幼,让中国人有了牵挂,对死非常敬畏,这些因素使得儒家成为统治阶级几千年来所信奉并推崇的主流文化;
“道”则是一种艺术,让我们用审美的眼光来看世界,教会我们“放得下”,退一步海阔天空,道法自然,道讲的无为而治,并不是不为,而是顺势而为,。王老师还风趣地提到了日本民族,这个民族学不了“道”,缺乏幽默感,中国人讲一个笑话,他非要追问“结果怎么样了”,当然这也与日本濒临大海没有退路,民族强烈的忧患意识有关。
“佛”则是“药”,让我们参透生死,解脱痛苦,教会我们“想得开”。正是因为有了痛苦、烦恼,我们才拥有了智慧,“佛”的最高境界是“禅宗”,王老师详细地讲解了六祖禅宗与慧明将军传“衣钵”的故事,六组禅宗通过夺境“不思善,不思恶”,夺人“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父母未生时面目”,让慧明将军当下大悟,也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佛家用语“如桶底自脱”、“与无的默契”、“于相而离相”。
总而言之,儒家把我们的生命感受提升为道德境界,道家把我们的生命感受提升为天地境界,佛家把我们的生命感受提升为解脱的境界,解脱生死之苦恼。儒家教我们有德行,道家教我们得自在,佛家教我们得解脱。所以我们看到中国思想,它的起源在先秦时候,在它起点上,它就不区分两个世界,一个感性世界,一个超感性的世界。真理就在这个感性生命的世界里边。西方人在柏拉图的时候就开始区分两个世界了,一个叫感性世界,一个叫理念的世界。什么叫中国文化精神?感性生命的精神。什么叫西方文化精神?理性规范的精神。中国人没有完成物质和精神的彻底分离,中国人也没有把灵魂和肉体彻底分开。中国人的“灵魂”和“肉体”这两个观念都有,但中国人的灵魂观念和西方人的灵魂观念根本不是一回事。西方人认为真理发生在理性的逻辑中,而中国的哲学和文学很难彻底区分开来,非常感性,东西方的哲学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中国要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不能照搬西方的哲学和普世价值来中国,还是要理解中国的传统智慧。
哲学的魅力就在于对人生智慧的追随,对心灵本源的探讨。整整一个半小时,大家深深地沉浸在王老师对中国文化深入浅出、形象风趣的解说中,更是对传统智慧充满了向往。如此浸润心灵之讲座,期待着下一场!
发布者:yaoli
来源:EMBA网本页网址:http://emba.china-b.com/huali/zixun/17293.html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