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龙网
咨询热线: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EMBA > 华东理工大学EMBA > EMBA资讯

2012年华东理工大学EHS校友会校友“老师”走上母校讲台

EMBA网    emba.china-b.com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13日    来源:

2012年华东理工大学EHS校友会校友“老师”走上母校讲台

         2012年6月4日晚,华东理工大学七教213教室的讲台上,一个模拟法庭正在“开庭”。“被告”席上,站着的是某化工企业的法人代表,而“原告”则是化工厂附近的居民。原来,这里正在进行企业环境管理与实践课程的结业汇报。
除了学生们多样的汇报形式,该课程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课程全部由华东理工大学EHS(环境、健康、安全管理)校友会的校友们无偿为学生讲授。
 
别开生面的选修课
       “他们讲授的与我们平时的课程很不一样,不是纯粹传授课本上的知识,而是给我们讲一个又一个案例,十分生动。”上了这门课程的学生李梦凡说。
        校友“老师”们上课的形式和考核方式十分多样。比起考试的卷面成绩,他们更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而学生们的表现常常让校友们惊叹不已。在产品安全课程的汇报中,有一个小组对塑料瓶的瓶底标志进行了调研,清晰地展示了塑料瓶底上各种标志的含义。还有一个小组,在以应急响应为主题的汇报中表演小品,生动地展示了在工厂发生火灾时应该怎样应对。
       “真正做了课程组织者的时候,才感到其中的问题远比之前所想象的要多。”曾作为课程组织者的EHS校友会常务理事、华东理工化工系1994届校友钱立忠谈起课程的筹备过程感慨地说,当时,他们提前一个学期召集大家开会,先完成课程初步框架的设计,再定下每节课的主题,每人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内容,一节课安排正、副两名讲师。
        “虽然精心安排,但是上课时还会出现不少突发事件,”EHS校友会理事长、环境监测1993届校友丁晓阳举例道,“有一次讲座,当时在广州工作的杨丹丹原本打算利用到上海出差的机会来给学生上课,公司却突然取消了这次公差,为此,她自费乘飞机赶过来。”
把有意义的事传承下去
        华东理工EHS校友会成立于2010年10月,在此之前,校友们就经常回母校举办讲座,每次讲座,容纳超过200人的教室总座无虚席。于是,校友们萌发了成立校友会、开设选修课的想法。“我们这批人都有浓厚的母校情结,在工作中获得了知识和经验后,就想为母校作点贡献。”丁晓阳这样回忆校友会成立的初衷。
        目前,华东理工EHS校友会已有超过100名成员,其中有30多名骨干讲师。下学期,EHS方面的课程不仅会对资环学院和化工学院的学生开放,还将对药学院部分开放。此外,EHS校友会还与学校安全办联系,计划在实验室安全的硬件管理、操作培训等方面进行合作。(王梦煦 蔡超 袁园 戴跃华)
 
搞科研是件有趣的事情
 
——记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特聘教授杨弋
 
         2006年5月受聘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药学院特聘教授后,杨弋及其课题组就致力于合成生物学与光遗传学前沿领域的研究。
        经历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杨弋课题组终于拨云见日,先是开发了一系列的检测NADH(还原型辅酶)的遗传编码荧光探针,相关成果于2011年10月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上;继而又发明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光调控基因表达系统,相关成果于今年2月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方法学》(Nature Methods)上。
耐得住寂寞的特聘教授
 
         “五年磨一剑”是许多人给杨弋的评价。杨弋课题组做合成生物学与光遗传学的研究,几年未出成果,周围同事替他着急,建议他换个课题,但杨弋认为自己坚持的方向不会错。“搞前沿科学研究,就是要去探索和冒险。”杨弋的“耐得住”让很多人佩服不已。光调控基因表达系统(Light On系统)的发明就是杨弋长期探索的结果。杨弋还在哈佛医学院时,就产生过用光来控制干细胞生成人工器官的想法,但当时的实验条件不成熟。到华东理工大学后,“利用光来调控基因表达”的想法始终萦绕在杨弋心头,因此,他常常研究分析科学文献中有关感光蛋白的论文,并最终明确了研究思路。
        有清华大学和哈佛医学院背景的杨弋,在回国时选择华东理工,自有他的道理:希望与强者合作,用自己的前沿研究为生物化工这个传统学科注入新鲜血液。“在生物反应器里,以前一直用化工投料的方法来控制细胞在发酵罐里的生长与生产情况,可以用来检测细胞代谢的参数也十分间接和有限。现在用光来检测细胞发酵和控制产物生成,绿色、干净,可以说我们看到了新一代生物反应器的雏形。”杨弋告诉记者,把传统学科与新兴前沿学科融会贯通的愿望总算实现了。
 
科学研究只有第一名
        在Light On系统论文的第一作者王雪博士眼里,杨弋是一位态度严谨的科学型导师。“他经常教导我们,科学研究只有第一名,并很注重我们科研素质的培养。”
        科研只争朝夕。在杨弋的教导和影响下,学生们也开始了与时间赛跑。“杨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效率。”王雪说,研究生刚进实验室,杨弋会对其进行半个学期的系统培训,同时提示学生如何提高效率。“如做质粒,如果技术上一片空白,做一个质粒大约需要3个月,但在受到严格训练后,大约3天就能构建几十个质粒。”
        杨弋经常用“做科研最重要的是勤奋”这句话来鼓励学生。“我经常告诉学生,只要用心去做,学生完全可以超越老师。开始他们都不信,但今年毕业的几个学生发的文章都比我博士毕业甚至从美国回来时发的还要好。”杨弋来华东理工5年多,他的首届3名研究生从硕士到博士,现在即将走出校园:赵玉政,论文发表在《Cell Metabolism》上;王雪,论文发表在《Nature Methods》上;尹琴,论文发表在《德国化学会志》上。(张婷)
 
把学生放在心上
 
——记华东理工大学理学院教授殷锡鸣
 
         在华东理工大学从教30年,殷锡鸣老师始终站在高等数学的讲台上,其“把学生放在心上”的教学态度,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担任数学系公共数学教研室主任后,殷老师带领团队教师精心设计和组织了高等数学第二课堂、提高班、数学竞赛强化班和数学拓展班的教学,并编写了与之相应的包括练习册在内的一些教学资料,搭建了多层次、多目标学习的人才培养平台。
 
课堂教学出色受追捧
        作为一所以理工见长的高校,华东理工许多新生都会向高年级学生请教一个问题:高等数学应该选哪个老师的课?殷锡鸣老师总会出现在他们推荐的名单中。然而殷老师的课并不好选,常常在几秒钟内他的课就被学生选满了。很多落选的同学虽然抱憾,却不气馁,而是选择了蹭课。“殷老师的教学效果非常好,听他的课,知识掌握起来比较容易,我们课后花的工夫也相对少一些。”蹭过课的化工学院大三学生汪一鸣说。
        “一道题的解法,殷老师会有完整的板书。”令刚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的郜煜同学感动的,是殷锡鸣对学生的认真、不敷衍。一次,郜煜有一道相当困难的竞赛题目询问,殷老师让他稍等,然后拿起笔和纸现场演算起来。半个小时后,郜煜得到了一个解答详细、结果完整的答案。“一位教授,现场为学生算题半个小时,怎能让我不感动?”
 
让高数学以致用
        学高等数学有什么用?2001年,殷锡鸣创新性地提出了理工科学生“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的课程培养目标。殷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教学思想,重新编写了《高等数学》教材,在课程中加强了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讲解,通过给学生展现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把研究探索型的教学方法落实到课内外的教学环节中,从而真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的内容上,殷锡鸣于2003年把数学建模、数值计算、数学软件的运用引入教材和课程,而将“数学建模”融入大学基础数学课程的实践,这已成为我国今后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正是因为在基础教学时为学生培养数模意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殷老师的很多学生在参加国际、国内各种数模竞赛时获得了不俗的成绩。

发布者:xiaoping

来源:EMBA网本页网址:http://emba.china-b.com/huali/zixun/15870.html

  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育龙EMBA网 2003-2020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0011号
沪ICP备130023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