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曾说:“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对于很多人来说,去商学院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人脉”,而不是其他。而商学院也乐于促成这种交流,毕竟,这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
张北军至今很感念自己的校外导师。作为中科院管理学院的MBA,学校为他们安排了两个导师:一个是负责他们学习和生活的校内导师,一个是负责他们工作和实践的校外导师。“他不仅教给了我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工商管理知识,还教我为人处世的道理。”张北军说。
正是因为校外导师的这种正面效果,现在很多商学院开始把校外导师项目作为商学院学习中的一件大事来运作。同时,不少商学院还瞄准了校友资源,实施了“校友导师”。对于商学院来说,校友资源的获取不仅成本低,而且绝大多数校友都会欣然接受这个职责。
让学生们在商学院的平台上拥有更多资源,是各个商学院进行这个项目的初衷。
校外导师架起通向未来的桥梁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诚信楼三层会议厅灯火辉煌,贸大首期MBA校外导师遴选会正在举行。整个遴选会按照校友导师的行业归属进行小组划分,每小组围绕特定议题展开讨论,整个讨论分为主题发言、互动交流、导师点评三个环节进行。北大纵横高级合伙人王彦女士就咨询行业,MBA校友北京华信行陈春先生就自主创业领域的热门话题做了精彩的代表发言。据对外经贸大学MBA中心执行主任赵贞介绍,校外导师遴选会是MBA中心旨在响应国家MBA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行双导师制的号召,同时为进一步丰富MBA教育内容、拓展学员的实践能力、培养高水平复合型管理人才而特意组织的一场关于MBA学习的盛宴。
中欧工商管理学院则把校外导师叫做“良师益友”。该项目主要是针对MBA新入校的学生,因为他们往往会面临更多的困难。他们可能不知道在工商学院如何学习才有效,可能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不很明确,可能希望搭建起更多的人际脉络,非常希望那些在此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人伸出热情的双手来指引他们,鼓励他们,帮助和支持他们。“良师益友”无疑是其中的一座桥梁。
中欧学员李建涛的“良师益友”是齿轮行业的一名成功企业家。“他一方面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启发我如何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同时,也向我展示了一个全新的行业。我们通过这样的交流而逐渐建立教与学的关系,让我进一步明确了MBA期间学习的方向与重点。”李建涛说。
EMBA成为校外导师的主力军
EMBA多为公司老总或高层,MBA培养的则是管理者的后备军。让MBA学生直接与EMBA对话,进而在彼此理解的商业语言基础上,为MBA学生创造各种交流的机会,解答他们在学习和职业选择上的各种困惑。同时,对于这些EMBA来说,与MBA这群未来的管理者接触、交流的过程也是提升自我的过程, MBA的新思维以及锐气都是EMBA需要学习的东西。
目前,国内很多商学院都开始有意识地将这两个资源对接起来,让EMBA成为MBA学生的校友导师。事实证明,无论是基于理性的事业需求还是感性的校友情感,双方都有加强交流的意向。比如北大国际启动的校友导师项目,担当校友导师的均是自己培养出的EMBA毕业生。该项目皆在通过成功者的言传身授,帮助MBA学员拓展人际关系,使他们加深对业界的了解,更早踏上职业生涯的成功之路。“校友导师项目就像一次婚姻,希望学员们和校友们琴瑟和谐,通过双向的交流提升职业生涯的品质。”北大国际MBA美方院长杨壮教授风趣地说。
英国《金融时报》的撰稿人安东尼。霍普伍德在总结MBA意义的时候提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商学院攻读MBA让学员有机会融入其强大的关系网络之中:校友、朋友及其支持者。这些人将帮助MBA学生在商界获得机会和成功。
在校友导师项目中获益匪浅的北京交通大学MBA林树峰把自己的人脉拓展比喻成结网,他认为只有网才能汇聚人的力量。“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交万人友。”
发布者:ws2012
来源:EMBA网本页网址:http://emba.china-b.com/embazx/20090604/1887565_1.html
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