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助学贷款惹了谁?是闹剧吗?
EMBA助学贷款真是闹剧吗
此专家认为国家设立助学贷款是“为了帮助那些没有学费支付能力而读不起书的学生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国家开办EMBA学位项目的初衷是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级工商管理人才。那些腰缠万贯的EMBA学员,“整天不差钱,到处做慈善”,也需要贷款了吗?
且不说EMBA助学贷款方式中国银行早已经提前几年面向清华、北大等7所高校推出,也不说选择EMBA助学贷款方式在所有学校报名学员里仅是少数人的选项,或者是学校增值服务的一种,只就助学贷款本身而言,此君言论就不懂经济学,助学贷款“只是为了帮那些上不起学的人”本来就是一种僵化思维和错误思想,任何贷款,只要是金融机构推出的贷款,都是一种金融杠杆和资金运行模式,没有哪个国家的银行是为了学雷锋,做慈善,是为了帮助“支付不起”的人,专家的说法只是一厢情愿,即使在本科层次的助学贷款,也不会有银行为真正“支付不了”的人去放贷,你见过哪个银行放弃催偿还贷的权利了吗?那些“支付不了”的人在资格初审时就淘汰了,否则怎么解释那些用贷款买很多房子,和很多汽车的人,难道真的认为他们是因为出不了钱才去贷款吗?
EMBA需不需要贷款,那是报名学员自己的选择,有没有市场是银行的风险,银行找到学校,或者学校找到银行,只能说明我们国家市场化发展的今天,任何金融产品都有自己的平台,无论如何,对比以前单一的教育支付模式来说,都是一种社会进步,讨论教育问题,用外行的经济观点把贷款助学这一本来简单的金融支付方式问题,归罪于学校教育的不专业,这种小见识,在中国任何一个学校里学过EMBA专业知识的人都不会提出这样幼稚问题的。
EMBA教育的真正问题在哪里
此专家据此理直气壮提出两问:第一问是,是EMBA学费已经贵到要让适读人群去贷款攻读了吗?第二问是,如果读EMBA需要助学贷款,那么需要贷款去读学位的人是否真的适合或者具备攻读EMBA学位的资格呢?
从单纯的教育观点来看,这类专家的言行是真正可怕的一种“精英”教育观点,认为EMBA这类来源于实践,又应用到实践的知识体系完全应该让“适读人群”去读,哪些是”适读人群”呢,就是国家规定的“高级工商管理人才”,且不说“高级工商管理人才”如何定义,在专家眼里,“拿的起钱”的必然是“高级管理人才”了。否则怎么会有“已经贵到要让适读人群去贷款攻读了吗”这惊天一问!
中国EMBA真正的误区在于无论高校或媒体,对于“EMBA”的宣传是有误区的,都有功利性的目的,几乎所有高校在项目初期都以“大师、大企、高层、高端”为诉求,这种宣传只是加剧了社会对EMBA教育的负面观感,增加社会对EMBA学员的仇富仇权心理,而现实与口号的落差也会让人有一种“名不副实”或者“走下坡路”的感觉,甚至对EMBA教育的前途失去信心。教育产品对某个具体人而言,只是合适不合适的问题,所谓“对口”不“对口。而不能“对人下菜”,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任何人只要适合,都不应该给予歧视,而应该广开大门,EMBA作为一种工商类教育,培养“高级工商管理人员”本身没有问题,但如果只为那些“大企,大腕”这类精英人物开放,而不解决真正的实践问题,才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悲哀,各类高校学费一路攀升,其用意就是以“钱”多少来圈住精英人物,使EMBA教育成为某些“特定人群”的专利,这并不是EMBA教育本身的错误,而是设计者有意为之的错误,这才是EMBA走入死胡同的症结所在。
专家心里已经天经地义认为:EMBA只适合”适读人群”,那么哪些是不适合的呢,就是那些“需要贷款的”,或者把“贷款”当作一种理财方式的人,就是没有钱的,就是“没有资格”的,被专家不屑的。这种不看教育本质,只看现象,为有钱人找“立论”,以“正统”和“圣人”自居的人,恐怕也是中国教育悲哀中的悲哀了!
EMBA出路在哪里
笔者并不认为EMBA必须降价到普通学位的地步,客观来讲,让EMBA比一般学位学费高有一定意义,一是人群有特殊性,毕竟是企业人士居多,有一定经济基础;二是老师不同,没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案例的老师确实无法和这些学员平等对话;三是社会回报不同,社会需要企业家群体来经过系统学习为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这对社会是有进步意义的,国外EMBA一般也如此。但是EMBA相互攀比涨价,只问价格,不就变革,就根本走上歧路。
一般意义上讲,EMBA作为高级工商管理课程,是一门教人如何“做生意挣钱”的学问,这也成了各高校的营销手段和高层管理人员趋之若就的原因,然而仔细分析,这里面又有很多矛盾之处,凡是进入EMBA圈子的人,都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高层管理人员,他们进入之前就已经掌握了或者具备了挣钱的能力,为何偏来学习EMBA充电呢,之前各高校普遍形容的“加油站”之说并不十分理直气壮,因为当一个人具备了挣钱的能力和模式后,挣钱就是一种时间的积累,高速奔跑也曾让很多企业倒闭,而且不断的挣钱,不断的扩张财富指数并没有带来高层人士幸福指数的增长,难道EMBA教育的方向就因为圈子的高端而成为竞争的名利场,让一些人享受事业快速成长同时,失去幸福健康?
这其实是个深刻的哲学命题,也是EMBA教育应该解决的问题,学习人群的特殊性,造就EMBA教育的特殊性。真正吸引EMBA这些学员的恰恰是EMBA课堂之外的东西,那就是塑造人的精神世界, EMBA不仅仅教人做生意,更教人如何会生活,成功人士不仅追求财富指数的提高,更应该关注幸福指数的提高。
EMBA最终会回到教育的本质,回归到教育的基本功能,它就是一种学位教育,一种特殊的学位教育,来源于实际,又回到实际,它的生命力在于学习带来的思维革命,这才是EMBA教育的出路。
空洞的口号是苍白的,本是想为EMBA炒做之风喊不满的“专家”却扎扎实实做了落后教育观点的“帮凶”,任何时候,经济学贫乏,教育实践也贫乏的人,只为了“反对”而“反对”,除于事无补外,只能让人叹息,中国教育需要思想者,需要实践者,不缺少“指手划脚”的人,那样只能让教育更乱!
发布者:ws2012
来源:EMBA网本页网址:http://emba.china-b.com/embaxw/20100814/2098218_1.html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