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龙网
咨询热线: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EMBA > emba收费

EMBA进修的趋势分析(育龙网整理)

EMBA网    emba.china-b.com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14日    来源:

                    EMBA进修的趋势分析(育龙网整理)

    emba的英文全称是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是面向企业和政府经济管理部门高级管理人员的硕士层次的管理emba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商业道德,具有较强开拓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掌握系统的现代管理知识和国际经济、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具有国际经营战略头脑和总揽全局的决策能力,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企业家和高级职业经理人。

   具有大学本科或者本科以上学历(一般应有学士学位),大学本科毕业后有8年或8年以上工作经历(其中应有4年或4年以上的管理工作经历),较大规模企业的现职高层管理人员。

  由于emba教育自身的特点,培养单位在招生和培养等方面享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emba没有统一的入学考试,各个培养单位自行决定招生考试录取办法、培养方案、办学模式。不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30所学校的招生对象、招生办法、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学费等做出了要求。

    人力银行总经理杨基宽先生分析指出,十年前,一百个职缺里如果有三个职缺需要硕士以上学历,就很不得了,现在近半数职缺需要硕士学历的毕业生,显示目前社会上普遍对学历要求偏高!尤其两岸加入 wto 以后,为了与世界接轨,需要新观念与新技巧,为进一步争取陞迁机会,攻读 emba 取经已然成为唯一途径。

  面临强大的职场竞争,您是不是也开始思考要重拾书包做学生?此时很多人在 emba 的门口观望迟疑,不确定自己是否适合念 emba ,我们为帮助您及早做准备,特别整理关于 emba 的三大疑问,以下就为您一一解答。

  ■emba的投资报酬率大吗?
  念emba不是一笔小投资,在国内念emba硕士在职专班约需要三十多万的投资,若是念国外来台湾设立的硕士课程,花费将近七十万,这样的高额投资,真的划算吗?相信你我都有这样的疑问,但是emba对个人的职涯发展绝对是一笔划算且必要的投资,因为在1年半的时间内,可以学习到所有的管理知识,吸收教授的知识菁华,在未来的工作上应用有很大帮助;还有同学间来自不同产业的背景,组合成一个可以短期内吸收不同经验的学习环境;尤其是emba首重工作经验分享研讨,在课堂上即有学识丰富的教授可当免费的咨询顾问,以上这些都是宝贵的回馈,反映在薪资上的报酬则需要长期的酝酿。

  emba有一个重要的附加价值,就是人际脉络的延生,一般就读emba的学生都已经有一定的工作年资,除了文凭的取得外,人脉与经验的累积更是无形的价值,日后如果要转职或是取得第一手产业讯息,emba的同学们就象是个宝库。

  ■emba与mba有何不同?我该选择哪里一个呢?
  emba跟mba差异在于在职与否,在国外这两大系统已经行之有年,台湾则是随著国际化脚步加速,中高阶管理阶层感受到极大的压力,纷纷投入在职进修的行列,民国八十六年台湾大学管理学院创办国立大学第一个「高阶管理硕士班」后,emba就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设立。新亚企管顾问表示,国内高阶emba已经渐趋饱和,目前已经朝向与国外一致的「年轻化」emba,年资要求不超过五年。

  对于上班族朋友来说,选择emba还是mba取决于是否要中断工作。如果已经工作一段时间,在实际情况下,很难放弃一切只为取得一个文凭,emba都是提供给在职人士,强调的是实务经验,而mba比较着重正规的基础理论教育,两者学习标的是大同小异的。如果上班族朋友想要兼顾工作与进修,则全职的mba学生生活就不适合了,emba会是两全其美的方法。不过如果您工作经验不到三年,最好还是打消申请emba的念头,因为工作经验不足会阻碍您参与课堂的讨论,减低学习的效果。

  ■各种emba program比较,我该如何选择?
  目前在台湾的emba program一共有三种选择:国内大专院校的在职硕士班、在台湾念国外的在职硕士班、网络远距教学的硕士班。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呢?我们建议有心攻读emba的朋友,最好多搜集各校emba program信息,详加研读,找出适合自己的,而且时间、财力足堪负荷的课程,才能读起来胜任愉快!

发布者:ws2012

来源:EMBA网本页网址:http://emba.china-b.com/bkzn/20100429/31227_1.html

  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育龙EMBA网 2003-2020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0011号
沪ICP备130023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