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大EMBA:EMBA道德教育的重要
北京大学国际MBA(BiMBA)美方院长杨壮教授有一天突然被一名EMBA学员拦住。那是一位中国颇有名气的创业企业家。他请杨教授坐进他豪华宽敞的汽车里,然后开始倾诉他的苦恼:“教授,我现在是成功人士。我赚到了好几亿的钱,一生都花不完,甚至我的儿子、孙子一生都花不完,可是我为什么却感到生活毫无意义呢?我到底该怎么办?”
杨壮说,像这位EMBA学员一样被这个问题困扰的年轻的中国企业家越来越多,几乎每个月都会有这样的“成功人士”、“商业巨子”崩溃甚至自杀的消息;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财富焦虑、使用各种高尚或卑贱、光明或黑暗的手段攫取了巨额财富后,很多人都开始讨论如何跨越精神焦虑,获得内心的安宁。
中国商人的财富历史几乎与商学院的历史并行,它们都从被称为“公司化元年”的1984年起步,又因为“公司化”的需要而行情看涨。MBA全国统考依旧是考研(微博)中最艰难的抉择,而EMBA的学费一涨再涨,却依旧无法阻止人们寻求某种突破的热情。
有人希望能够获取管理的真正技术,从6西格玛到组织行为学;有的人希望能够与同路者同行,依托一个“通讯录”来完成人脉资源的积累;有的人希望能够从伦理课上为自己找到抉择的伦理依据,免得成为投资者和消费者诟病的对象;有的人希望寻求内心的安宁,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精神力量。
有的人找到了烙印上自我的精神力量,也有的人,像被称为“警花”的王菲,依托青春和美貌,游走在黄光裕、郑少东们中间,成为粉色点缀。她,居然是长江商学院的EMBA,很长一段时间里,她是长江商学院知名度最高的EMBA。一条鸿沟的两边部署着巨额财富、埋设着无限的地雷。对峙的双方没有明显的界限,没有所谓“原罪”与“清洁”,没有所谓“左”与“右”。它们只是人们内心中各属光明与黑暗的力量,拥有行善与作恶的能力。
2004年,北京的一份报纸刊发了一家商学院3名EMBA学员勤奋学习的报道,他们每月都抽时间“打飞的”到北京学习;他们认真听课,热烈讨论;他们学以致用,在公司内部诲人不倦。十年后,我们惊讶地发现,这三名“优等生”中,已有两人锒铛入狱。
中国商人需要商学院,但我们的商学院能为他们提供什么?是提供一份通讯录,还是提供一份通缉录?是提供一张人脉网还是提供一张恢恢法网?
没有人知道。
事实上,中国商人迫切需要的东西,恰恰是商学院无法提供的。中国某家商学院EMBA班的一位学员说,他们班组织一次长江游轮活动,组织者希望每个人带个女伴,“另一家商学院教授讲课的时候说:”XXX是我们的学员,知道他为什么被抓吗?因为他没听过我的战略课。“
这些传言具有相同的禀赋。可复制。
《华尔街日报》曾经问哈佛商学院院长尼廷。诺里亚:“人们受到诱惑时的所作所为似乎意味着道德准绳的失灵。但到商学院才教这些东西是不是有点晚?”
诺里亚说:“一般认为道德和品质是青少年时期在家庭里养成的。其实我认为品质的养成是贯穿人一生的。亚伯拉罕。林肯说,如何应对逆境是对个人品质的真正考验。考验一个人的品质有个更好的方法,那就是给他权力。人们掌权后所暴露出的品性通常更让我失望。担任院长的经历已经让我对此略有体会。适应新的自我,学会保持谦虚在我品质养成过程中的重要性绝不亚于我从父母那儿学到的东西。”
还是《华尔街日报》报道说,在由圣教会组织建立的圣母学院门多萨商学院院长凯洛琳。伍案头的第一要务就是向学生灌输商业道德的理念。伍院长希望吸引和录取已经深信“生活远不止意味着拥有许多财富”的学生,而且他们应当对获取成功过程中自己的所作所为与成功结果本身同等重视。
接下来,我们将提供一份名单。在这份名单中,那些骄子们,“生活远不止意味着拥有许多财富”,还拥有许多丑闻和恶行。他们尽管拥有各异的人生,却至少拥有一个相同的名分—他们都流淌着商学院的血。他们流的不是蓝血。它的颜色可能会比乌鸦黑。
发布者:hongfei
来源:EMBA网本页网址:http://emba.china-b.com/bjkj/zixun/17557.html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