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龙网
咨询热线: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EMBA > 后EMBA

北大EMBA那些企业家们的“黄埔军校”

EMBA网    emba.china-b.com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14日    来源:

  武爱荣【北大汇丰商学院 EDP中心主任】:当时首期EMBA定价的时候只能参考我们同类学校的价格,所以我们定了39万。但是后来我知道

他们都涨了,涨了49万,我们现在第二期还没有涨,因为我们名额太少了,涨价不涨价意义并不大。北京大学或者国家的学校,我们首先是以

传播知识为使命的,并不是我们是一个企业或者是一个盈利机构。其实有时候我们可以暂时不涨价,但是后面涨不涨价我不敢说。就像我们今

天学员还讲了,39万,是北大的吗?他觉得39万应该可能是一个学期的。其他不是北大、清华的学校,仅仅是一个培训机构都已经涨到50多万

,这个30多万有点低了,社会对我们的看法将来是不是有影响,也不好说。反正罗老师是不打算涨价的。

  罗军【同济大学EMBA北京中心主任】:接着武老师的话,听完武老师的话我更有一种担忧,我有一种非常大胆的猜想。可能中国所有的

EMBA的定价执行者都不是专业化的。别看教授在讲营销、讲策略,真正的市场定价首先是要研究产品本身、研究消费者。可是现在我觉得这个

定价都来自于两个方面影响决策,一个是看别人涨没涨,另外,他有一种潜台词,我要不断的涨价,目的是维持住过去“高端人群”进来。实

际上高端人群已经是过去时了。我觉得他有一种潜意识,通过价格来维持那样一种现状。好象拒绝草根、拒绝重心下移的现状。我觉得如果就

研究产品本身来说,EMBA项目内容才是我们定价的基础。所谓的第一梯队商学院,第二梯队商学院,在EMBA圈子里面有前十的排法,后二十、

三十的排法,他有潜意识的排,实际上还是互相的比。就中国高校而言,进入前三十强的高校都已经是国内的名牌高校。但是这种排名都是社

会对学校过去的综合评价,不是EMBA项目的评价。EMBA最好的评价是把这个打乱全拿到国际上让人家评。现在所谓的“第一团队”是靠学员支

撑的,我的学员非常高端,我就成了“第一团队”。现在恰恰不对,是你的产品怎么样,如果我们的产品拿到国外,很可能都是很难看的。

  据说明年都要涨,我们可能也要涨,我们也怕把我们甩到第三团队。你涨好象你就是第一团队,这个事是摆脱不了的,困惑一直和这个东

西相连的。

  刘波【中美金融EMBA中心主任】:我第一句话,我希望你们都涨价,早日崩盘。我有一点幸灾乐祸,但是我觉得必然的,崩盘以后才会产

生市场化的选择。比如说50万有人读,100万有人读,150万就没有人读了。只有崩盘以后才会重新洗牌。任何一个革命一定是出现一个新的世

界。在中国只有混乱的时候有战斗力,就是因为不行了才改革。所以我觉得目前的定价是齐驱的。国内EMBA的定价就是水涨船高,就认为我就

这么多的名额,当然跟国内的物价有一点关系,但是确实有点涨得离谱,每年涨三万、五万、八万,他不靠谱。还有人觉得越贵越好,这是我

以前做奢侈品品牌的经验。当时我们做国内的时候,有时候拿出来是国内的一些形式。反过来讲产品还是应该按照产品本身的定价,而且我们

行业要有自律。这个目前没有,我们是教育部管,在美国模式和我们不一样,他已经市场化了。我们国家,教育部统筹管理在一段时间是非常

重要的。但是到了市场化进行得比较深入的时候,我们市场化的教育提出来,我们觉得教育应该多样化,尤其是在职高层教育,应该是多样化

的。反过来市场化的定价就不是说小范围的水涨船高。他是对成本控制、产品研发,其实一个项目涉及到这几块,产品研发、师资、运营执行

的团队和能力,你对市场细分化的方向。这几块定一个价,相对比较合理。在这一点来讲,为什么你们在涨,我做得这么好,凭什么人家45万

,我不能涨?这是一种理由。罗老师要涨,我去过同济,大众汽车的研发就是在那边。我觉得那个校园特别漂亮,我觉得同济也是非常好的学

校,可以涨,但是不能够说复旦涨咱就涨,应该细分化。如果同济在汽车领域这一块,我可能做汽车的研发、调研很多,产品也很专业,比如

说上海那个学校做30万,你做30万也没有什么,我产品不一样,我这一块NO1,我在全国第一。这是一个细分化。

  我们这个产品因为本身是面对市场的,我们当时的定价没有参照性,我们要参照就是参照了研修班。当时研修班一年四万块钱,两年八万

,所以我们就是八万。我们是按照五大块来定价的,一个是我们针对什么人群,我们能够提供什么,我们把学位摆在最后,所以我们把北大的

水分就挤出去了,我们要提供的就是好的课程、好的师资、好的增值服务,研究生研究完之后的观念,所以我们当时定八万,学生跟我们讲,

不清楚的人说你应该是八万美金,也有学生认为这个价位还是比较公道的。08年的时候,相比国外是高了很多,但是比国内是低了很多。有很

多不同的生意,但是通过两年的运作之后,我们从8万涨到了96800,我们的价格为什么会有微步的上调呢?可能因为我们的品牌也在提高。涨

的时候要有理由,不能一下真五万,明年长江说了我可能更高,我觉得类比是没有必要的。我觉得应该是基于产品、研发师资。价是应该要涨

,但是要涨得有道理。


 

发布者:ws2012

来源:EMBA网本页网址:http://emba.china-b.com/bd/20100911/34981_1.html

  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育龙EMBA网 2003-2020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0011号
沪ICP备13002341号